為更好落實《北京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方案》要求,推進實施強村富民計劃,北京市農業農村局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處積極探索村+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促進京郊產業發展,不斷壯大集體經濟。
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烏蘭察布市,有著“薯都”之稱。這里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種薯、商品薯和加工專用薯生產基地,在種薯生產、基地建設、加工轉化、倉儲流通、品牌營銷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突破,馬鈴薯產業已經成為全市農牧業的主導產業、特色優勢產業和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收入來源。一個個色澤金黃、表皮光亮、個頭均勻的土豆是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黃金豆”。
(相關資料圖)
北京凱達恒業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是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成立22年來始終專注于馬鈴薯和果蔬食品深加工主業,在北京和內蒙共有占地1600余畝的生產基地,拳頭產品冷凍法式薯條和休閑果蔬食品暢銷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美國百事和國內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等知名休閑食品品牌的長期代工廠家。
2016年,為響應國家精準扶貧和京蒙協作等戰略號召,凱達恒業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投資興建了薯都凱達馬鈴薯產業園,從最初的建筑面積5萬平米到如今的近60萬平米、從最初的產能7萬噸到即將達產的67萬噸,產業園已被列入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被評定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隨著產能的提高,外貿訂單量的增長,凱達恒業在原料上的需求逐漸增加,從2021年底,凱達恒業開始嘗試著在北部地區,收集馬鈴薯原料。
與此同時,市農業農村局為全市穩糧增菜,盤活農村閑置土地,發揮了橋梁紐帶作用,將龍頭企業與農戶有機結合,提高了農業經濟效益,解決了農產品銷售問題。
大興區魏善莊鎮、延慶區沈家營鎮及房山區琉璃河鎮分別與北京凱達恒業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達成訂單農業合作。約定種植4000畝凱達恒業薯條產品專用的加工用馬鈴薯。
有別于以往的訂單合作,不再是單純的收購原材料,凱達恒業從馬鈴薯品種的選擇,到全程派駐技術員參與種植和管護,再到協調專業的機械收獲作業,針對北京等非馬鈴薯優勢產區做了諸多的調整和嘗試,與種植方一道,不斷探求高溫高濕低溫差地區的馬鈴薯穩產增質方案。今年北京地區馬鈴薯畝產大約在2-2.5噸,符合預期,明年預計能在2.8-3.3噸。
種植方也與傳統模式的農戶不同。為了盡快落地北京市“穩糧增菜”任務、盤活流轉到政府手上的基本農田,大興地區是魏善莊鎮政府在實際種植;延慶和房山也都是具有示范作用的專業合作社在開展種植。
近日,兩臺馬鈴薯聯合收獲機和田間周轉車,正在延慶區沈家營鎮臨河村一塊馬鈴薯田間熱火朝天地作業。
今年四月,臨河村北京景香源農業專業合作社與北京凱達恒業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由凱達恒業公司提供資金,技術,銷售等方面支持,合作社種植660畝馬鈴薯,近期將預計收獲330萬斤。
經過探索,總結出了一個關于馬鈴薯+下茬經濟蔬菜復合種植的示范方案;龍頭企業驗證了擴大原材料種植收購范圍、提前1-2個月讓最終產品上市的可行性;周邊農戶除了土地流轉費外,還能通過參與訂單馬鈴薯的種植、管護、收獲增加收入。
通過今年的首次馬鈴薯訂單合作,進一步促進了京郊產業發展,探索了一個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新模式。(供稿:北京美麗鄉村網站)
關鍵詞: